同课异构展风采 碰撞交流促提升

发布管理: 发布时间:2018-12-09 14:20:00 点击:

——龙水湖与双福校区联合教研活动


寒风萧瑟起,枫叶正当红。为了促进校区之间的交流与联系,增进大育才向心力和凝聚力,增强学术与研讨氛围,提升教研水平,扩大育才中学品牌影响力,提升课堂及教学效率和质量。2018年12月4日龙水湖校区邀请了育才双福校区的老师们到龙水湖校区进行联合教研活动。龙水湖校区全体教职员工在杨校长的领导下,热情接待了参加本次教研活动的育才双福校区领导、语数外三科教研组长、各年级语数外备课组长、同课异构上课教师和专题教研交流老师们。






活动分为三个部分:同课异构展示、分学科评课和专题交流。龙水湖校区语数外三科老师与双福校区对应三科的老师带来了精彩纷呈的同课异构展示。随后初中语文组的喻晓红老师、数学教研组张垂权老师和英语教研组长张善文老师对对应科目上课的老师进行了中肯精准的点评。最后语文何沛英老师带来了《走进〈西游记〉之名著如何读》、数学李浩老师带来了《初中几何双等腰模型》、英语组许蓓蓓老师带来了《英语教学中如何以读促写》丰富扎实的专题交流,让老师们获益匪浅。

本次活动为我们广大初中教师搭建了一个畅谈教学思想、交流教学设计和教学风格的平台。依托这个平台,老师们交流彼此上课的经验,共同探讨教学中的难点问题,提升课堂教学的艺术,浓浓的教研分使得老师们的教学能力更上一层楼!

教育界有句名言:交换一个苹果,每人还是一个苹果。交换一种思想,我们收获的又岂止是一种思想。相信在我们的共同研讨下,我们定会打造出更多的优质课堂,见到更美丽的教育风景,绽放更多的教研之花。

语文篇

在两堂精彩的《猫》的同课异构后,随后育才中学初中语文教研组长喻晓红老师带领着老师们对两堂课进行了点评,并且探讨了一些个人的思考。

一、教学重点的把握

郑振铎的《猫》一课是小说还是散文的文体问题一直备受争论。小说是以刻画人物形象为中心,通过完整的故事情节和环境描写来反映社会生活的文学体裁。散文是一种抒发作者真情实感、写作方式灵活的记叙类文学体裁。两者区别的根本在于文章意脉的区别。从教材的蛛丝马迹我们来共同探讨一下编者的意图。从预习提示中来看:“郑振铎善于写“平平淡淡的家庭琐事与脉脉温情中轻笼的哀愁”,主张文学作品要“质朴”“真率”。可以看出编者对于这篇文章的观点偏向于散文。从课后习题探讨第二题:第三只猫大家都不喜欢它。但它亡失之后,“我”却“更难过得多”。你觉得原因是什么?仅仅是因为“我”冤枉了它吗?可以看出作者更多倾向于通过阐释情感来分享自我人生经验。

再从文中细节上看,第一只猫死去我还可以平静理性的劝慰别人,再去抱一只来就是,第二只的情感要强烈一点可以理解,因为第一只猫更活泼更好看更惹人喜爱。然而第三只猫,不好看性情忧郁而且又懒惰,但是作者对它的死亡则要伤感很多。三次养猫的经历给作者带来情感上的震动,处处都是作者情感的流露。由此我们可以界定这篇文章更加偏向于散文,通过谈情,来分享自我的人生经验。所以体会作者三次养猫所经历的情感波澜应该设为本课的重难点。育才中学双福校区刘虹老师从走进文本,探寻芙蓉鸟被害案的细节,带领学生于细微处体会作者对于第三只的情感变化;龙水湖校区文义支老师通过朗读交流的活动,理清作者三次养猫的情感变化的轨迹,都是不错的处理方式!两位老师对重点把握很到位。

二、教学起点的设置

对于一堂课教学的评判观测点在于学生在课堂上反映,学生在本课学习中的妨碍点的处理。两位老师的教学设计都充分重视了学生的预习,并且把课后习题提前到了上课之前进行处理。课堂活动的第一个环节的设计中,两位老师不约而同的都采用角色自述的方式,让学生去感受三只猫的形象特征。

活动:猫的自述。假如你就是其中的一只猫,请根据课后习题一所填写的表格内容,从来历外貌、性情、经历等方面说一段话作自我介绍,要注重让不了解你的人能比较全面、准确地认识你。

——文义支《猫》的教学设计

假如你是郑振铎的猫,请你做一个自我介绍。(要求根据预习表格中的内容,使用第一人称)

——刘虹《猫》的教学设计

在这个过程中,孩子们体会到了自述的趣味,但是对于情感和形象把握都不太准确,单一参照了课后习题一的表格简单复述,没有达到预期的效果。这里值得我们反思是否是教学起点是否过高了,第一人称的自我陈述需要深入文本后的具体体验。

三、教学难点的突破

思考《猫》中蕴含的人生哲理,是本课值得探讨的难点,想要突破《猫》这篇的难点我们必定要把教学落脚点放在文章最后5段的探究上。文义支老师通过把文章中分割的各小部分的具体因素上移归入一个更大的类的办法。

(1)“我”上移归为一般的“人”。

(2)第三只猫上移归为相关的“他者”。

(3)第三只猫被误判误惩上移归结为“被伤害”。

(4)第三只猫死因上移归结为“机缘断绝”。

(5)“永不养猫”上移归结为“永远的殇”。

探寻出郑振铎在《猫》这一课中对人性缺陷自我反思:一个人因自己的过错对他者构成伤害且无机缘弥补,那么,他将永远背负沉重的精神十字架,成为永远的痛。让学生在深刻领悟文章思想内涵的同时,也掌握的分析文章思想内涵的重要方法。

刘虹老师则是通过文本细读“从我家永不养猫”这个关键句中,带领同学们思考可以读到了什么来进行探讨作者的深意:

1. 作者难以面对着这类弱小的生灵,对他们心生愧疚。

2. 情到深处,这个沉重的十字架就是良心债,痛彻心扉,刻骨铭心。

3. 作者心灵的忏悔与自我的救赎,反映出当时知识分子的善于自信和严于律己的品质。

在难点的突破上,两位老师都精准的走到了这一步,并且采用了具体的方法,并且对学生的启发也是行之有效的。但是如果能够再走一步,进一步深入探究,并且老师再做具体的归纳总结就更加完美了。

潜心走进文本去遨游,信心走出文本去畅谈

                      ——《猫》同课异构课例赏析

                                   严川刚

散文,一种外延广泛,形式不拘一格的文体。所谓“形散神聚”,无论写人、写事、写理都只是表面现象,从根本上说写的是读者(学生)与作者的一种情感体验。情感体验就是“不散的神”,而人、事、理则是“散”的可有可无、可多可少的“形”。散文素有“美文”之称,它除了有精神的见解、优美的意境外,还有清新隽永、质朴无华的文采。经常读一些好的散文,不仅可以丰富知识、开阔眼界,还能培养高尚的思想情操。

但对学生而言,人生经验的不足,那如何让孩子真正读懂一篇散文,深刻感受文章复杂情感和深刻内涵,就成为语文工作者的一大难题。就让我们跟着文义支老师和刘虹老师所教授的《猫》的教学课例来上下求索吧!

  一、聚“神”于“我”:读“猫”——理解猫的形象特征(文义支老师)

《猫》是一篇叙事散文,行文紧扣“猫”这一题目,细针密线,以浅显直白的话语将三只小猫勾勒得形神俱全,娓娓述着发生在一家人与三只猫之间的故事。其中以“猫”为叙事明线,勾连全篇,而暗线是作者的主观感情,三次养猫,三次亡失,作者感情跌宕起伏,一次比一次深挚。借助形象的刻画和故事的推进,写出了人的恩怨情感,作者的主观感情总共变化了六次:由“欢愉”——“酸辛”——“欢愉”——“怅然”、“愤然”——“暂时平静”——“悔恨”,互相映衬,一次比一次强烈、深挚。这些感情变化实际上是作者对生活、对人生经历的真切感受,借猫的故事表达对可爱者死去、有能者被劫、不幸者被冤的不公正现象的一种批判。以及自己的所作所为及感情变化,又极其自然地托出了人生哲思,情深性挚,哲思醒人。

如何让学生能体味作者情感,必然要让学生潜心文本,让学生走进文本的字面含义,让学生初步有趣的感知全文,是老师在课堂教学之初所面临的难题。面对本文,我们应该如何引导学生去兴致高昂的去初步感知全文呢?

通过“读‘猫’——理解猫的形象特征”环节,在学生理清文章层次(从三只猫的来历、外形、性情、家中地位、结局)后,文义支老师采用了“聚‘神’于‘我’”的方法,让学生化身于猫:

PPT展示:

活动:猫的自述

假如你就是其中的一只猫,从来历外貌、性情、经历等方面说一段话作自我介绍,要注重让不了解你的人能比较全面、准确地认识你。

(学生根据课前勾画关键字词,完善的课后习题一所填写的表格内容,注重表演形式。)

就这样《猫》全文原本一大段零散的文字,在文义支老师的循循善诱和学生的表演体验中,在理解语言文字内涵,紧扣语言文字的品析的基础上,聚“神”于“我”,让学生潜心走进文本去遨游,去体验、去想象。聚“神”于“我”,不只是一种新颖的教学技巧,更为实现教学目标、突破教学难点的打下坚实的情感基础。

二、聚“神”于“事”:疑案破解——芙蓉鸟被害案(刘虹老师)

在学生初步理解全文脉络以后,面对他们或许会出现的“已懂”心理,如何进一步让学生潜心文本,让学生通过细节把握作者想要表达的情感成为老师接下来突破文本重难点的一大难题。

通过“疑案破解——芙蓉鸟被害案”环节,刘虹老师采用聚“神”于“事”的方法,让学生化身侦探,细读文本,“为猫伸冤”。

PPT展示:

一、案发现场情况:

二、犯罪嫌疑人:

三、犯罪嫌疑人作案证据:

(一)案发前的表现:

(二)案发后的表现:

四、对犯罪嫌疑人的惩罚方式:

(生勾画关键字词填写并回答)

PPT展示:

一、案发现场情况:1.鸟死了一只,一条腿被咬去了,笼板上都是血。

2.一只鸟是死了,羽毛松散着,好像它曾与它的敌人挣扎了许久。

二、犯罪嫌疑人:丑猫

三、犯罪嫌疑人作案证据:

(一)案发前的表现:1.那只花白猫对于这一对黄鸟,似乎也特别注意,常常跳在桌上,对鸟笼凝望着。
2.隔一会,它又跳上桌子对鸟笼凝望着了。

(二)案发后的表现:它躺在露台板上晒太阳,态度很安详,嘴里好象还在吃着什么。我想,它一定是在吃着这可怜的鸟的腿了。

四、对犯罪嫌疑人的惩罚方式:我拿起楼门旁倚着的一根木棒,追过去打了一下。
(师:那真是第三只猫吃了芙蓉鸟么?)

PPT展示:

五、案件真凶:一只黑猫

六、案件定性:冤案

七、哪些地方作者早已暗示:“似乎”、“好像”

(师:为何第三只猫被冤枉?)

PPT展示:

不活泼

忧郁

懒惰

不招人喜欢

就这样,《猫》零散着的文字,通过刘虹老师“疑案破解——芙蓉鸟被害案”环节,聚“神”于“事”的方法,让学生化身侦探,细读文本,“为猫伸冤”。激发学生兴趣,让学生潜心走进文本去遨游,去思索,去通过细节的把握为下环节体味作者想要表达的反省与悔恨之情做好文本基础和感情基础。

三、聚“神”于“情”:体“情”——感受心理历程(文义支老师)

当面对深刻复杂的情感之时,如何让孩子真实有效的体味作者的情感,文义支老师可以采用“聚‘神’于‘情’”和朗读法。在学生已有的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后,配以诗的韵律和节奏,指导学生充满情感地朗读,以此感知语言的韵味和作者表达的复杂情感。

PPT展示:

   活动:朗读品味

   从文中勾画出“我”以及家人对猫亡失的态度及情感倾向的三处抒情议论语段。朗读交流,说一说你通过哪些词语体会到作者的失猫之痛,又通过哪些词语看出了失猫之痛的差别?

(生:根据老师示例,学生勾画重点词语。)

①我心里也感着一缕的酸辛,可怜这两个月来相伴的小侣!当时只得安慰着三妹道:“不要紧,我再向别处要一只来给你。”

②我也怅然地,愤恨地,在诅骂着那个不知名的夺去我们所爱的东西的人。

自此,我家好久不养猫。

③我开始觉得我是错了!我心里十分难过,真的,我的良心受伤了,我没有判断明白,便妄下断语,冤枉了一只不能说话辩诉的动物。想到它的无抵抗的逃避,益使我感到我的暴怒,我的虐待,都是针,刺我的良心的针!

我永无改正我的过失的机会了!至此,我家永不养猫。

PPT展示:

①我心里也感着一缕的酸辛,可怜这两个月来相伴的小侣!当时只得安慰着三妹道:“不要紧,我再向别处要一只来给你。”

②我也怅然地,愤恨地,在诅骂着那个不知名的夺去我们所爱的东西的人。

自此,我家好久不养猫。

③我开始觉得我是错了!我心里十分难过,真的,我的良心受伤了,我没有判断明白,便妄下断语,冤枉了一只不能说话辩诉的动物。想到它的无抵抗的逃避,益使我感到我的暴怒,我的虐待,都是针,刺我的良心的针!

我永无改正我的过失的机会了!至此,我家永不养猫。

PPT展示:

探究:“我”情感的变化受到哪些方面因素的影响? 呈现怎样的发展趋势 ?

   受到猫形貌性情、行为表现,猫的命运结局的影响,也与“我”对猫的认识判断和相关行为有关 。

在文义支的引导之下,学生积极发言,这种“聚‘神’于‘情’”和朗读法。让学生深刻感受到作者的复杂情感,引领学生走出文本,去感悟作者这情感的变化的影响因素。从而便于学生理解文本深刻主题。

四、聚“神”于“理”:探“因”——领会思想内涵(文义支老师)

PPT展示:

活动:课堂辩论

     假如第三只猫死后,其哥哥觉得弟弟是被冤屈致死,将“我 ”告到了法庭 。为 了弄清事情发生的深层原因 ,追究责任,诉讼代理人 ( 甲方 )与 辩 护 律 师 ( 乙 方 )进行法庭辩论 。

甲方观点—— 责任在主人

乙方观点—— 责任在猫

请同学们再读课文,准备辩论,发言要言之有据,言之成理。

PPT展示:

探究:看来人和猫都有责任,都应该反省自我。你认为作者通过讲述养猫的故事想要告诉我门什么?

①凡事不能单凭印象,主观臆断 ,重要的是弄清事实,明辨是非 。

②要做一个严于律己、知错就改 、勇于承担责任的人 。

③不受欢迎往往会成为冤案的牺牲品;有缺点和不足的人需要自我完善 ,才能避免不幸。

在文义支的引导之下,班级辩论真实有效,这种聚“神”于“理”的方法让学生最终走出文本,理解文本深刻主题。语文教学与生活情理互化融通、互哺共生。当我们再回到课文起点,文字与情感的交融,一切都了然于胸。这种方法将语文教学盘活,充满活力,富有智慧和情趣,更有实效性

喻晓红老师指出,要以文体题材定教学重点,以学生起点定教学教点,以学生障碍定教学难点,以激发兴趣定环节活动。郑桂华老师在谈散文教学时说到:“一定要看到作者感受到的是什么。他为什么会有这样的感受,他用什么样的方式去感受。这才是我们在做散文教学设计的一个起点所在。”依循这样一个散文教学的起点,文义支、刘虹两位老师在《猫》一文的教学设计和课堂教学中,环环相扣,层层深入。就这样,带领学生潜心走进文本、落实文本、解读文本;让学生信心满满走出文本,去畅谈、去思索、去感悟。

附:文义支老师《猫》的课堂教学设计

《猫》公开课教学设计

文义支

【设计思想】

郑振铎的《猫》讲述家中三次养猫的经历,于平凡的生活事物中融注深挚浓郁的情感,展示出新颖独特的发现,提炼出深刻的哲思意蕴,动人心扉、发人深思。本课教学设计为 “活动 ”、“探究 ”两个互相联系的过程 ,以读“猫 ”、体“情”、探“因 ”、悟寻“道 ”等活动为载体 ,借助角色体验感受形象特征和精湛的笔法,利用假设的情境探究作品的思想内涵,通过设置悬念领悟作者的表现艺术。

【教学目标】

1.体会事物特征 ,感受情感历程 。

2 .辨别是非因果关系,感悟生活哲理 。

3.探究运思过程,领会艺术表现的妙处 。

【教学重点】

1. 默读、概括、比较三只猫的不同特点和命运,体会作者三次养猫所经历的情感波澜;

2. 体会作者对第三只猫之死的悔恨之情,思考其中蕴含的人生哲理。

【教学难点】

通过品析词句揣摩第三只猫的亡失如何刺痛了我的良心,思考其中蕴含的人生哲理。

【预习要求】

1. 默读和圈点勾画的方式,完成课后习题一的表格。

2. 小练笔:第三只猫的亡失,你认为是“我”的责任还是猫的责任?请表明你的观点,结合文章具体内容说明你的理由,要求言之有据。

【教学过程】

课前朗读《猫》,老师板书课题:猫郑振铎

一、导入设计情况

PPT:多媒体出示图片、作者介绍及“铎”字的含义

  师:郑振铎,作家、翻译家、文学史家。你知道他名字中“铎”的含义吗?(知道的学生回答)“铎”是一种古代乐器,大铃,形如铙、钲而有舌,古代宣布政教法令用的,亦为古代乐器,寓意为警示,(多媒体强调“警示”二字)那么振铎,即敲响大钟,发出警示。(配钟响的声音)

  师:在这篇文章中作者将用他手中的笔向我们发出怎样的警示呢?现在就让我们一起走进郑振铎的《猫》。

二、欣赏探究

1.读“猫 ”—— 理解形象特征。

(1 )活动 :猫的自述。假如你就是其中的一只猫,请根据课后习题一所填写的表格内容,从来历外貌、性情、经历等方面说一段话作自我介绍,要注重让不了解你的人能比较全面、准确地认识你。【大约三个学生回答】

(设计意图:目的是感知课文内容,因此需要踏实触摸文本。其次,转换描述角度和呈现方式,既需要提取课文相关信息,又应投入个人智慧,进行创意表达。)

(2 )探究:这三只猫各有怎样突出的特征? 你喜欢哪只猫及其原因是什么 ?【三个学生回答】

明确:猫的特征:第一只猫颜色花白,活泼好动;第二只猫生性好动,本领不凡;第三只猫外形丑陋,性情忧郁懒惰。

个性体验:第二只猫更招人喜欢,因为它比第一只猫更有趣更活泼,而且有捉老鼠的本领;更喜欢第一只猫,它不乱来,活泼天真而又懂事乖巧,不像第二只猫那样放纵,到处乱跑而自惹麻烦;第三只猫更令人称道,尽管它的外貌没有一点是讨人喜欢的,但它不忘主人收养之恩,平时它也会亲近母亲和三妹,它凝视那芙蓉鸟,说不定是为了提醒主人提防黑猫呢。即使被冤屈、被驱赶,它躲在别人家的屋顶上,始终不远离主人家,直到冻死、饿死或者与黑猫战死,它有情有义、宽宏大度。

2. 体“情”——感受心理历程。

(1)活动:从文中勾画出“我”以及家人对猫亡失的态度及情感倾向的三处抒情议论语段,有情味地读出来 。朗读交流,说一说你通过哪些词语体会到作者的失猫之痛?并做具体分析。

概述:第一只猫的外貌形态和活泼性情使我们感到愉快,它的生病和死亡,给家人带来了忧郁和酸辛;第二只猫的顽皮给“我们 ”带来了快乐 ,也令 “我们 ”担心 ,它会捉鼠的本领也给家中带来益处 ,过路人把它抱走令 “我 ”心生愤恨 ;我们都不喜欢 在门口捡来的外形丑陋 、性情慵懒的第三只小花猫 ,“芙蓉鸟事件 ” 它被冤屈和惩戒 ,“我 ”追悔莫及 、愧疚难当。(教师板书总结)

(3)探究:“我 ”情感的变化受到哪些方面因素的影响? 呈现怎样的发展趋势 ?

明确:受到猫形貌性情、行为表现,猫的命运结局的影响,也与“我” 对猫的认识判断和相关行为有关 情感变化呈现由弱变强 、由浅入深的过程。

3 .探 “因 ”—— 领会思想内涵。

(1 )启思 :这三只猫的结局引发“我”情感的强烈变化,但这其中有一个蹊跷点——“失猫之痛”的情感错位。为什么作者失猫之痛的程度与猫的可爱程度呈反向变化?即可爱的第一、第二只猫或亡或失能在正常情感波动中过去,而不喜欢的第三只猫的死却成为“我”永久的殇呢?

(2 )活动 :假如第三只猫死后 ,其哥哥觉得弟弟是被冤屈致死 ,将“我 ”告到了法庭 。为 了弄清事情发生的深层原因 ,追究责任,诉讼代理人 ( 甲方 )与 辩 护 律 师 ( 乙 方 )进行法庭辩论 。甲方观点—— 责任在主人 :乙方观点—— 责任在猫 。请同学们再读课文 ,准备辩论,发言要言之有据 ,言之成理 。

(3 )呈现:①乙方 :猫被冤屈 ,主人不是故意的,是被一些现象所蒙蔽 ,比如 猫 “常 常跳 在桌子上 ,对鸟笼凝望着 ”,事件发生时它偏偏正 “躺在露台板上晒太阳 ”,且“嘴里好像还在吃着什么 ”,这不能不让人心生疑问。甲方:主人疑神疑鬼铸成大错,让人想起智子疑邻的故事。“老瞅着笼中的鸟 ”,可能是与鸟对话 ,也许猫是想如何保护鸟,还可能猫是想告诉鸟在遇到危险的时候怎样逃跑。它嘴里吃的也许是一块鱼头呢。简直太主观、太武断了 !

② 乙方 :猫自身的缺陷是猫被误解和冤屈的重要原因。貌相丑陋也许难以改变 ,但性格变得活泼快乐 一 点 还是可以做到的吧 ,勤快一些也不那么难吧 。假如这件事发生时 ,家里养着的是第一只或第二只猫 ,主人肯定不会怀疑到它们的头上 ,甚至即便是它们吃了芙蓉鸟 ,主人也未必会惩戒它们。 甲方 :这猫是有缺陷 ,毛色不好看 ,长得丑陋;性情懒惰,不活泼。它应该学会改变自己,但这根本不是被冤屈的理由。

③ 甲方 :猫有诸多缺陷 ,主人及家人看着不顺眼,想赶走猫甚至要置猫于死地恐怕也是 “蓄谋已久 ”了吧?

乙方:首先,所谓 “蓄谋 已久 ”是无稽之淡 ,如果要赶走甚至要置它于死地 ,当初就根本不会收留它 :其次 ,你们也承认猫有缺点 ,那么这个缺点可能就导致被人误解 。应该注意协调与主人的关系 ,要学会改善自己 ,获得别人的喜欢。

④ 甲方 :主人不仅在精神上歧视它 ,而且在身体上摧残它 ,毫不留情的惩戒令猫躲到邻 家的屋顶上被冻死饿死 ,直接导致了猫的悲剧 ,因此 ,主人对猫之死应该承担主要责任 。

乙方:主人的责任是不可推的,“我 ”痛悔莫及 ,甚至还发誓 “我家永不养猫”。而且,惩戒有咬死芙蓉鸟嫌疑的猫 ,正表现了“我 ”的善良、正直和憎恶邪恶的性格。 “我 ”无意伤害猫 ,死一只猫根本不必这样自责 ,这说明“我 ”是 一位不伤无辜 、心地善良、勇于反省自责的人 。

(4 )探究 :看来人和猫都有责任 ,既有作者之过,也有猫本身的弱点啊。你认为作者通过讲述养猫的故事想要告诉我门什么?

明确:①凡事不能单凭印象,主观臆断 ,重要的是弄清事实 ,明辨是非 。②要做 一 个严于律己、知错就改 、勇于承担责任的人 。③不受欢迎往往会成为冤案的牺牲品;有缺 点和不足的人需要自我完善 ,才能避免不幸。

4 .寻“道 ”—— 发掘人性的缺陷。

启思:刚刚大家从读者角度谈到了你们对这篇文章的理解,那么作者真正的写作意图是什么呢?

链接:郑振铎在《文艺作家向哪里走》中说过:“发掘人性,为的是求健全的人生的实现。”从他的写作追求中可以看出,他的文章是对“我”的人性缺陷的自我批判。

(1)活动:再次朗读最后5个自然段,体会作者的立意之高感悟给人类的启示之深!

师:如果前两次对于猫的亡失是痛心,那么第三次则是痛悔,因为主要责任在我,是因为我棒打后死去的,见了猫就会触发灵魂的伤痛,永远愧对这类生灵,这个沉重的十字架就是良心债,痛彻心扉,刻骨铭心!想要探寻作者的写作意图,我们可以采用把分割的各小部分的具体因素上移归入一个更大的类的办法。

(1)“我”上移归为一般的“人”。

(2)第三只猫上移归为相关的“他者”。

(3)第三只猫被误判误惩上移归结为“被伤害”。

(4)第三只猫死因上移归结为“机缘断绝”。

(5)“永不养猫”上移归结为“永远的殇”。

把上面的归大类再用文字综合概括表述:一个人因自己的过错对他者构成伤害且无机缘弥补,那么,他将永远背负沉重的精神十字架,成为永远的痛。因此,坚守这种人性,就要永远不做亏欠他人的事,那样心里才会安生。

5.结语:郑振铎的《猫》哪里是在写猫,简直就是人生世态的生动写真。三只猫相继亡失离作者远去,郑振铎先生也早已离开了这个世界,但在我们灵魂里却留下了宝贵的种子 !“永不养猫”,是良心的自责,是生命的救赎,是真诚的忏悔,又何尝不是一份担当,一种情怀,一线希望,这是光明的人性的回归,生命价值的呼唤。这才是作者真正的写作意图。


数学

实际问题与一元一次方程——方案选择

学习目标:

1、掌握用方程来解决生活中实际问题的技巧

2、在实际问题中感受数学的应用价值,培养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学习重点:弄清题意,找出各类问题中的最佳方案

学习难点:把生活中的实际问题抽象出数学问题

一、学前准备

从实际生活中的旅行社选择问题作为引入,让学生初步体验恰当的方案选择是很有必要的。

1、五一期间,某校由4位老师和若干名学生组成的旅游团,拟到国家4A级旅游风景区旅游,甲旅行社的收费标准是:如果买4张全票,则其余人按七折优惠,乙旅行社的收费标准是:5人以上(含5人)可购团体票,旅游团体票按原价的八折优惠,这两家旅行社的全票价格均为300元,若有10位学生参加该旅游团,问选择哪家旅行社更省钱?

解:甲旅行社花费:                      

   乙旅行社花费:                      

∵       <        

∴     旅行社更省钱。

由学生思考、在学案上作答,教师纠正。

二、合作探究

例1、 某地生产一种绿色蔬菜,若在市场上直接销售,每吨利润1000元;经粗加工后销售,每吨利润可达4500元;经精加工后销售,每吨利润涨至7500元。当地一家农工商公司收购这种蔬菜140吨,该公司加工的生产能力是:如果对蔬菜进行粗加工,每天加工16吨;如果进行精加工,每天可加工6吨。但两种加工方式不能同时进行,受季节等条件限制,公司必须在15天内将这批蔬菜全部销售和加工完毕,为此公司制定了三种可行方案:

方案一:将蔬菜全部进行粗加工;

方案二:尽可能多地对蔬菜进行精加工,没有来得及进行加工的蔬菜,在市场上直接销售;

方案三:将部分蔬菜进行精加工,其余蔬菜进行粗加工,并恰好15天完成.

你认为选择哪种方案获利最多?为什么?

学生阅读题目,勾画重要已知条件

教师出示问题,“你读完题目,获取到了哪些有用信息?” 学生思考,单独回答从题目中获取的已知条件,先有一个回答,然后又两名学生分别进行补充。

对学生的回答表示肯定与感谢

提问:从题目出发,我们搞清楚了题意,我们再来看看问题是什么?

学生齐答“选择哪种方案获利最多”,

追问:那我们怎样才能知道选择哪种方案获利最多呢?言外之意我们就要算每种方案的什么?

学生齐答“利润”

那好,现在我们的方向已经明确的,要算出每种方案的利润,你会算吗?试一试。

 学生思考,在学案上计算出每种方案的利润,并完成学案例1

抽取3位同学到黑板上分别展示各种方案的利润。

点评到黑板上展示的同学的答题,第一位同学计算正确,但是写字太小,并且过于啰嗦,应该更简明扼要会更好,第二位同学答题很简洁规范,可是结果计算错误,和同学一起帮他改正,第三位同学用列方程来解决,向同学们讲解了他所列方程的等量关系后,发现方程列正确了,可是解错了,然后让同学们在草稿本上解一遍,以帮助这位同学改正。

提问:现在我们已经将三个方案的利润都算出来了,那应该选择哪个方案呢?

学生齐答“方案三”

然后课间向同学们展示规范的答题格式。再由学生整理自己的过程书写过程

小结:例1是一个非常典型的方案选择问题,给出了几个方案,让我们来进行选择,在选择时就需要我们认真阅读各种方案并算出其利润,可是很多情况下方案是没有给出来的,需要我们自己去设计,请同学们看到例2,看看例2 还和例1是同样的单纯计算利润吗?

引入例2

例2、苏宁电器商场计划用9万元从生产厂家购进50台电视机.已知该厂家生产3种不同型号的电视机,出厂价分别为A种每台1500元,B种每台2100元,C种每台2500元.

(1)若苏宁电器商场同时购进两种不同型号的电视机共50台,用去9万元,请你研究一下商场的进货方案.

(2)若商场销售一台A种电视机可获利150元,销售一台B种电视机可获利200元,销售一台C种电视机可获利250元,在同时购进两种不同型号的电视机方案中,为了使销售时获利最多,你选择哪种方案?

学生阅读例2 题目思考、交流.师生互动:

提问:例2和例1最大的区别是什么?例1有现成的方案一、二、三,例2有吗?

追问:例2的问题是什么?即需要我们做什么?

追问:从3种型号的电视机里选取2种,有几种选法?分别是什么?各有多少台呢?从而,我们的指向就非常明确了,接下来就是要计算出每种情况下不同电视机各购进多少台,请学生完成在学案上。

3位同学到黑板上展示每一种情况,

点评到黑板上展示的同学的答题,前两位同学答题非常规范,也计算正确,最后一位同学方程列正确了,解方程也没问题,可是由于算出来是个小数,接下来不知道该怎么办了,于是提出实际问题计算出来后要检验,即看算出来的结果是否符合实际意义,这道题显然小数是不符合题意的,故要将其舍去,从而,最后下结论有两种方案,并把它们写出来即可。

用课件向学生展示正确的规范的格式步骤。

学生整理自己的过程书写过程

提问:第一问我们已经将方案设计出来了,那第2问要进行方案的选择,是不是又回到例1这种类型去了,请同学们课后去计算出两种方案的利润,然后比较,最后算出更优的一个方案。

三、作业布置

课后练习1、2题

四、小结

五、情感升华

人生的精力和时间都是有限的,如何将有限的时间发挥出无限的价值,是我们一直思考的问题,如果我们能够从纷繁复杂的方案当中选出最有价值的方案,那么我们的时间就会创造出更大的价值!

课后反思:

1. 本节课教学设计的形式充分发挥了学生主体意识,让学生充分参与到教学过程中来;

2. 例题具有代表性,并且设计的三道题目浅入深,循序渐进,有利于学生掌握本节课的重难点;

3. 教学方法上,我采用引导启发讲练结合;

4. 教学过程中注重学生过手落实。

不足:1、对于课前引入的问题没能充分应用,可适当再进行多种变式和提升,不仅可以降低例题的量和难度,还可以培养学生的分类讨论和数学模型的体现,2、对于初一的孩子,老师要做好示范引导作用,以培养他们正确格的格式书写,3、互动方式单一,可多样化。

努力方向:加强学习,专研教材教法,一切教学活动的出发点都要以学生为中心。

英语

玉龙山下,龙水湖边。两大校区,齐聚教研。12月4日,怀着对英语教学的热情和探索之心,重庆市育才中学校龙水湖校区、双福校区英语教研组齐聚重庆市龙水湖育才中学开展同课异构活动。

本次“同课异构”活动由龙水湖校区王洪杰老师和双福校区黄嫣然老师进行献课,重点研究了人教版七年级上册“unit 7 How much are these socks?”两位老师根据自己对课本的理解,以个性化的教学设计,展示了强烈的个人魅力、个人风格,展示了各自的教学智慧,真正诠释了同课异构的内涵。

第一节课由龙水湖校区的王洪杰老师带着大家一起给他的朋友Bob购置全套的衣物。课堂开始,王老师的热情就点燃了同学们,他一连5个“是否”问题层层递进,调动了同学们的积极性,也巧妙地引入了今天的话题——买衣服。王老师将买衣服分为了三个步骤,第一步:认识衣物。首先王老师给同学们介绍了他的朋友——一个名为Bob的火柴人,并通过一步步为Bob添加衣物来引进了本课的新单词,有趣并让同学们印象深刻。接下来王老师通过展示Bob’s clothes、听单词举图画以及看音标拼读单词等活动再次检测单词加深同学们的印象。课堂来到第二步:认识货币。王老师通过对货币的展示引入了问价格的环节。购物第三步:问价格。王老师通过将单复数衣物分组进行了问价格的句型展示,并让同学们通过听力、文本填空等多种方式对句型变得更加熟悉。熟悉句型之后,王老师将课堂变成了一个小型卖场,每组同学一位同学拿着王老师准备好的美元上台购物,其余五位同学作为商家叫卖。几乎所有的同学都争先恐后想要上台展示,课堂也变得联系生活了。最后王老师对今天的购物步骤及课堂知识进行了总结,并告诉同学们他还希望大家要节约开支,合理开支。

王老师的课堂线索清晰,梯度明显,各种新颖的活动不光引起了同学们的兴趣,更是将生活教育融入其中。

第二堂课开始之前,双福校区的黄老师拉着一个小行李箱走进了教室,同学们都有些疑惑。带着这份疑惑与探究的心,他们走入了这次课堂。课堂开始,

COPYRIGHT ALL RIGHT 版权所有:重庆龙水湖育才中学 地址:重庆市大足区龙棠大道228号 电话:023-85230888 邮编:402368
渝ICP备12000641号-1 技术支持:瑞秀科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