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于:2017-04-13 09:52:00 访问次数:0次
春日融融晴方好,
丽人相约盼君到。
大展身手讲写作,
增光添彩思维阔。
比才竞思巧斟酌,
拼出新意求点拨。
(育才网 徐启娟)这是语文老师的约定,这是初二语文备课组的邀请。藏头诗向大家预告了同课异构的盛会。
4月12日上午第二节课、第三节课,重庆育才中学蔡春洪副校长和初2018级全体语文老师汇聚在初二10班、初二4班,共同观摩了作文研讨课。王增婷老师和李春丽老师进行同课异构,主题是人教版八年级下册第二单元的作文训练要点:借物抒情。两位老师都曾经荣获过市级乃至国家级赛课的一等奖,因此,大家对这次的展示翘首以盼。
上午第二节课,王增婷老师以“大跃进”时期毛泽东用《卜算子·咏梅》一诗来鼓励广大群众作为导入,引出主题《借物抒情,情更浓》,并通过所学文章,让学生总结借物抒情的定义,再结合学生所写文章与《海燕》一文进行对比,一一得出立意需明确、联想要恰当、描绘亦特具、线索串始终,过渡且自然四个方面,并及时让学生结合所学内容进行改写。王增婷老师的这堂课教学思路清晰,循循善诱,充分调动了学生们的积极性,从而增强了课堂的有效性。第三节课堂一开始,李春丽老师就以校门外一棵墙上的树的图片并配以文字“嘿,你看那棵树……”为导入,用客观之“物”抒主观之“情”,引出《赋情于物·借物抒情》的课堂主题,接着指出情动于中易,形诸言咏难,并回顾二单元的课文从而得出:体物之妙,功在密附,再适时让学生练笔、分享;接着再次通过回顾课文从人称变化角度探究借物抒情;最后让学生任选角度练笔。李春丽老师的这堂课,充分体现了思维的广度和深度。
课后,老师们对此次《借物抒情》同课异构进行了点评与补充。喻晓红老师主要从知识点的选取、学生对知识点的掌握程度、记叙文的借物抒情三个方面进行讲述;张述川老师谈到两堂课都紧扣教材,选择学生所熟悉的内容,课程具有基础性、技巧性,同时,还建议两堂课综合起来更为合适,在宏观的建构之下,再去挖掘微观。接着,刘利老师说到王增婷老师的课犹如展示了道路上的荆棘,从而让孩子们在写作上避而远之,而李春丽老师的课堂则是为孩子们打开了一扇窗,给学生一叶扁舟,启发孩子们观看别样的风景。最后,蔡校长作出细致深入的指导,他提出,写作教学有三境界:让学生能写,让学生会写,让学生想写,讲授的过程中,根据学生的情况,采取不同的方法。关于借物抒情,首先要把握事物的特征,再是对于人的不同情感,要选取不同的特征来表达。
萧伯纳说过:“你有一个苹果,我有一个苹果,我们彼此交换,每人还是一个苹果;你有一种思想,我有一种思想,我们彼此交换,每人可拥有两种思想。”同课异构是很好的互动交流方式,老师们各自展开对教材的挖掘,展示自己的思考,展现自己的才情。同中有异,异中求同,风格各异的课堂让大家耳目一新。通过此次听课和评课,老师们达到了共同交流、共同探讨、共同学习、共同进步的目的,同时也为老师们创造了一个相互沟通、切磋、探讨和共同提高的机会,这对提高老师们的业务水平有着积极的意义。前进,我们一直在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