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于:2017-05-23 10:40:00 访问次数:0次
(育才网 刘科围、吴伟豪)陶行知用他的名字——“行知”告诉我们,在行动中探索,在实践中获得真知。
青少年的成长是一个由自然人变成社会人的过程,他们在体验中、群体中长大,成年人不能代替他的成长与体验。研学旅行,他最显著的特点是一个群体的外出实践,体验性。这是青少年健康成长不可缺少的一个方式,一种途径。
5月,趁阳光正好,初2019级的师生们兵分两路,以“工匠精神”和“自然传统之美”为主题,轮流前往重庆大学、新能源汽车展馆和北碚缙云山、自然博物馆,在神奇工业文明的体验中感受家乡发展,在极致工匠精神的探寻中致敬光荣劳动者,在重庆自然博物馆领略自然之美,在西南大学儒家“六艺”之射艺中践行国学之雄。
工匠精神,精益求精
《尚书》曰:人心惟危,道心惟微;惟精惟一,允执厥中。
什么是工匠精神?踏实务实,精益求精,在细微处发挥极致。孩子们早早地出发,来到重庆大学工程体验馆一探究竟。
神奇的激光,无限可能的3D打印,还有热处理、焊接、数控车削等无不吸引孩子们的眼球。
目不转睛地学习激光打印知识,争先恐后拿出随身物品刻上钟爱的校徽,一种归属感油然而生。
激光内雕的神奇世界,看彩色激光绚丽夺目,触小小水晶梦幻精致。
最让孩子们兴奋的当属焊接项目,来到体验区,他们个个手拿面罩,聚精会神地听老师讲解相关知识要点,并一一记录注意事项。待到体验开始,一个个飞奔进房间,拿起工具做得有模有样,伴随着耀眼的光亮,体验区里传来阵阵兴奋的笑声。
下午,转战国博中心,踏上了新能源汽车了解之路。
新能源汽车展厅的参访,除了让学生大开眼界之外,也加深了对家乡的理解和认识。宽敞的展厅,各品牌的新能源汽车,从原理到设计,从了解到模拟体验,严谨专业中透出满腔豪情。
自然之美,国学之雄
“桃之夭夭,灼灼其华。” ——《诗经》
如果说工匠经验是“巧夺天工”,那么自然之美便是不可复制,一花一草,一物一木,处处都透露着造物主的灵性。位于北碚的自然博物馆,便是珍藏这些灵物的地方。
眼睛是人类心灵的窗户,那动物的眼睛又何尝不是。一面墙,无数地球上生物的眼睛,到底是我们在欣赏它们,还是大自然借着它们的眼睛窥视着我们呢?捉摸不透,不正是自然的伟大与神力吗?
隔着栅栏,却抵挡不了同学们对知识的渴求与对自然的渴望,在缺少桌椅的博物馆内,他们用自己的手肘撑起了学习的天空。或许,这样一次生动的体验远比在教室的学习里更加深刻,更有收获。
硕大的骨架,遮不住历史的沧海桑田;无声的标本,掩不了自然的灵动和谐,不时的驻足抬头,是对自然的敬畏;仔细的侧耳倾听,是对自然的尊重。自然之美不同于匠人之作,自然的美奔放、热烈、不拘一格!又细腻,悠远,深入人心。这就是自然,我们所依赖的家园。
当然,人文风采也不甘势微。下午的西南大学的操场,育才健儿,英姿勃发,气宇轩昂。古人讲究六艺:礼、乐、射、御、书、数。今天的育才学子将要体验一把国学之雄。
强弓在手,我自高歌逍遥游。育才学子,谨听口令,跨步上前,屈膝取弓,搭箭上弓,稍以修正,万箭齐发,一气呵成!没有半点拖泥带水,仿佛都是久经沙场的军士。
可谓是“手握强弓穿云箭,直教西狼落缙云!”
在西南大学老师的教授与指导下,投壶射艺,同学们一一品味,时有因激动爆发的高呼,也有因一时失败的叹息,但无非是从头再来。这些从未体验过的快乐与知识,让同学们乐不思蜀,竟不知霞光将至,是时候踏上归途。
日前,教育部官网挂出《教育部等11部门关于推进中小学生研学旅行的意见》,其中明确提出要把研学旅行“纳入中小学教育教学计划。”并且根据小学、初中、高中的不同情况各自给出了要求。
最是一年春好处,研学旅行,我们在路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