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园防护指南——春暖花开,警惕传染病!

发布时间于:2025-02-26 15:07:36 访问次数:0

图片1.png


亲爱的小陶子们:

寒风渐远,暖意悄至。漫步在育才行知大道上,树枝吐绿,春意盎然。小陶子们,当你们在教室和同学老师交谈时,当你们在操场挥洒汗水时,当你们在回家路上乘坐公共交通时,是否注意到身边的健康隐患?传染病可能也随着春意悄到来这时,更需要我们携手行动,科学防护,为校园筑起一道‘隐形防护墙’。

一、校园常见传染病有哪些?

1、流行性感冒简称流感,是由流感病毒引起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以呼吸道传播为主,也可通过接触被污染的手、日常用具等间接传播。其潜伏期短、传染性强、传播速度快,主要症状为高热体温39~40℃、乏力、头痛、全身肌肉酸痛等。隔离期为发病之日起7天。

图片2.png 

2、水痘是由水痘-带状疱疹病毒引起的一种急性呼吸道传染病,其潜伏期一般为10~21天,平均14天。主要为呼吸道飞沫传播,直接接触疱疹液或呼吸道分泌物也可造成感染。发病初期可出现低热、乏力、厌食、头痛等前驱症状,1~2天后进入出疹期,由红色斑疹→丘疹→疱疹(常伴有瘙痒)→结痂脱落;皮疹呈向心性分布,主要位于胸、腹、背等躯干部位,其次为头面部,四肢相对较少。隔离期为发病之日起14天。

图片3.png图片3.png 

3、流行性腮腺炎:是由腮腺炎病毒引起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以发热、腮腺肿痛为主要表现。传染源是流行性腮腺炎病人或隐性感染者,主要通过呼吸道飞沫传播。多见于儿童及青少年,病后有持久的免疫力。

图片4.png 

4、肺结核:是由结核杆菌侵入人体肺部引起的慢性传染病,主要经呼吸道传播。当肺结核病人在咳嗽、咳痰、打喷嚏、大声说话时,喷出的飞沫被健康人吸入就可能会被感染,感染后不一定发病,是否发病取决于结核菌的数量和毒力以及人体自身抵抗力。肺结核主要症状为咳嗽、咳痰、痰中带血、胸闷、胸痛,部分患者会出现午后低热、盗汗、乏力、食欲差、消瘦等。

【温馨提示】凡出现咳嗽、咳痰2周以上,痰中带血或咯血等症状,应及时到结核病定点医疗机构就诊。

 图片5.png

5、诺如病毒感染性腹泻:是由诺如病毒感染引起的急性肠道传染病,具有发病急、传染性强、涉及范围广等特点。主要是通过接触感染的病人以及食用被病毒污染的水、食物等引起传播。主要症状为呕吐和腹泻,儿童以呕吐为主,成人则腹泻居多。此病有自限性,大多数发病后2~3天即可康复。但对于婴幼儿、老人,诺如病毒胃肠炎可导致脱水等较严重的症状。

 图片6.png

 

二、 如何预防校园常见传染病?

1、接种疫苗:及时接种流感疫苗、水痘疫苗等,可以有效预防相关传染病。

图片7.png 

2、保持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勤洗手,尤其是饭前便后、外出归来、接触公共物品后;咳嗽或打喷嚏时用纸巾或肘部遮掩口鼻。

 图片8.png

3、保持教室和宿舍通风:每天至少开窗通风2-3次,每次不少于30分钟。

图片9.png 

4、加强体育锻炼,增强体质:积极参加户外活动,增强自身免疫力。

图片10.png 

5、合理饮食,保证充足睡眠:多吃新鲜蔬菜水果,保证营养均衡少吃油腻、辛辣、刺激性食物。同时,要注意饮食卫生,不吃生冷食物,避免食物中毒;保证充足的睡眠,避免过度疲劳。

 图片11.png

6、做好健康监测出现发热、咳嗽、皮疹等症状,不要惊慌,及时主动到医疗机构就诊、按照医生的建议进行治疗,并主动将情况告知学校。

 图片12.png

最后,春华秋实,健康为伴;书声琅琅,安全同行。愿我们每个小陶子都能以强健的体魄迎接挑战,用阳光的心态拥抱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