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于:2017-04-10 15:04:00 访问次数:0次
(育才网 马迎焜)草长莺飞四月天,切磋琢磨莫等闲。2017年4月5日上午9点,高中语文教研活动在重庆育才中学小阶梯教室举行。教研组长刘冬梅老师用“驿站”这个词形象地表达了教研活动的意义。驿站的所在,就是我们走累了,需要进去歇一歇;想一想,我走了哪些路,我将要到哪里去;找一找同路人,聊聊困惑,说说经验,谈谈理想。于是,教研活动在轻松而不失深度、惬意而不失睿智的氛围里拉开了序幕。
在当今高考改革的前提下,如何突破作文教学特别是“任务驱动型作文”这块硬骨头,语文组盛情邀请了重庆市高考作文阅卷指导委员、研究员熊少华老师为大家答疑解惑。
熊少华老师以谦逊的大家风范,幽默而生动的语言,从道和术的层面阐述了“任务驱动型作文”的概念、任务指令、写作要领以及评判标准。任务驱动型作文作为一种特殊的材料作文,其诞生目的就是防偏题、防宿构。不必刻意研究任务驱动型作文怎么写,作文教学应化繁为简,专攻议论文的难关;不要规避驳论文的训练,最好采用破立结合的方式,从经典课文中汲取营养,以“树靶子——分析现象——谈危害——写实质”的思路行文。熊老师还无私地分享了自己日常作文训练的“秘笈”,以课文《逍遥游》第一段为材料进行写作训练,分三次完成三个不同梯度的写作:从“大鹏”角度的立论,从“蜩与学鸠”角度的驳论以及将二者放在一起的破立结合。熊老师恳切地希望所有语文老师在作文教学中不能太功利,特别是针对高一的学生,必须有记叙文的写作训练。
面对新考纲的巨大变化,刘冬梅老师就如何在高中三个年级形成统一的教学思想并分年级系统实践的问题,畅谈了基于“时事语文”的教学思考。从全国卷历年作文题的研究中明确,高考作文集中地体现了时代精神;结合当下“一点四面”、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和《关于实施中华传统文化传承发展工程的意见》的文件,目前语文教学必须秉承“时事语文”的理念。刘老师希望老师们学习“一体四层四翼”的高考评价体系,提高命题质量;明确高考方向,站在高三的节点布局,站在学生的起点出发;高一、高二的教学要从思维、语文方面“磨锐度”,从思想、素材、情感方面给学生“垫底子”。
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知不足,然后能自反;知困,然后能自强。这次教研活动历时两个半小时,每一分钟都体现了它的含金量。活动结束后,仍有不少老师与熊少华老师、刘冬梅组长沟通交流,希望能把优质的经验更多地运用到语文教学活动中。